ART

藝術

建築、傾盈的光線、瀨戶內海的景色、美食和當代藝術家的極簡主義藝術共同表演。
藝術是Setouchi Retreat Aonagi可以提供的樂趣之一。

自然畫家 絵美(しぜんがか・えみ)

1982年出生於愛媛縣。畢業於美容專門學校,並在百貨公司擔任美容師。期間,曾擔任美容專門學校的粉彩畫兼任講師。在百貨公司工作之餘,開始從事描繪人、昆蟲、樹木以及寄宿其中的事物。自2021年起,在愛媛縣各地舉辦個展。從油畫開始,並引入壓克力顏料、蠟筆畫等繪畫材料,擴展了創作範圍。從小就能感受到肉眼看不見的世界,並了解到大自然充滿了各種能量。透過描繪肉眼無法看見的事物,希望能傳達原本存在於此的珍貴事物,以及與自然共存的願望。

渡邊 涼太(わたなべ・りょうた)

2023年於東京藝術大學大學院美術研究科修畢碩士課程後,以東京為據點發表作品。在同一畫面中,結合了純粹的筆觸繪畫行為,以及使用自製美工刀等工具刮削顏料的破壞行為,並在畫面中留下這些痕跡來創作作品。這是一種繪畫技法,承襲了盧西安·佛洛伊德筆觸的生動與濃郁,以及阿爾貝托·賈科梅蒂剝離元素、直逼本質的存在主義,並轉化為現代手法,挑戰更新與立體主義相通的繪畫史。

塩出 麻美(しおで・あさみ)

在厚塗的油畫顏料和壓克力顏料靜物畫上,壓印鐵絲網或粗麻布,並利用因此浮現的顏料來創作作品。鹽出作品的畫面由顏料的凹凸構成,顛覆了繪畫是平面、二維的概念,挑戰2.5次元的新繪畫表現及領域的擴展。

黑瀧 藍玖(くろたき・あいく)

著眼於纖維交織形成立體結構的織物造型,透過手工,運用經線和緯線的組合,製作立體作品。在其代表作「Human」系列中,將無數經線和緯線配置於鐵製空箱中,並將人類置於其中來創作。透過將人類囚禁於由規則線條構成的框架中,突顯出模式化的現代社會和人類的思維。他試圖透過自己的作品,揭示空虛的現代社會以及他所理解的人類視角,引導人們從演算法中解放出來。

稻垣 美侑(いながき・みゆき)

取得東京藝術大學大學院美術研究科美術專攻油畫博士學位後,以東京為據點創作並發表作品。在「世界曾是何種樣貌?」這個提問下,透過週期性地觀察棲息地或庭院等身邊的居住環境,以及自然和動植物所孕育的微小生態,拾取對象和場所中蘊含的記憶與各種感官,並透過繪畫行為,持續探問我們所居住的地方以及其前方延伸的景色。流動且多視點的作品群,在相互補足的同時創造出展示空間,將白色立方體轉變為獨一無二的「庭園」。

小見山 峻(こみやま・しゅん)

出身於神奈川縣橫濱市的攝影師、藝術家。他深入探究攝影的本質,即「記錄對現實事件的視角」,不依賴電腦合成加工,而是表現並建構出圖形化的世界。

ALDO VAN DEN BROEK(アルド・ヴァン・デン・ブローク)

(圖左)自學藝術家。創作捕捉崩壞、變容、再生等短暫循環的作品。受社會邊緣生活影響,探索社會、政治、個人系統的無常性,以及在它們崩壞中誕生的韌性。崩壞並非終結,而是指力量與美在荒蕪中悄然顯現的寧靜過渡時刻。運用紙板、木材、金屬、布料等承載時間痕跡的廢棄材料,為這些碎片注入新生命,昇華為層次豐富、質感豐盈的作品。刮削、堆疊的創作過程,映照出破壞與再生的循環,受損的表面刻畫著歷史的厚重與再生的可能性。

JOHNNY MAE HAUSER(ジョニー・メイ・ハウザー)

(圖右)一位以細膩捕捉人類情感曖昧存在而聞名的荷蘭藝術家。作品中蘊含著難以言喻的靜謐,柔和而有時冷峻的色彩突顯其獨特的世界觀。透過詩意的色彩運用和帶有匿名性的圖像,交織著內省、孤獨以及(情感上的)親密等主題。如此誕生的作品,在藝術家的內在世界與觀賞者之間產生靜默的對話,不強加於觀賞者,而是自然地觸動人心。

中瀨 萌(なかせ・もえ)

在神奈川縣藤野町的山麓出生長大。在藝術家父親的薰陶下,從小就與大自然為鄰生活。在與自然關係的深遠影響下,將所感受到的景色、氣味和情感如同記憶般封存於畫作中。主要使用自古以來被用作天然顏料的蜂蠟,並開始自學將色素混入熔融蜂蠟的蠟畫(encaustic)技法,現今則發展出自己的方法,並在國內外發表作品。

FRANK STELLA(フランク・ステラ)

1936年5月12日生於波士頓。 戰後美國抽象繪畫的主要極簡主義藝術家之一。 他也是一位畫家和雕塑家。 早年,他畫的是簡單的條紋等對稱作品,但自80年代以來,他應用了各種顏色,創作出超越扭曲平面和二維框架界限的動態作品。

川邊 りえこ(かわべ・りえこ)

日本Gygei俱樂部主席,Nippon Ya Kobo。 書法家和藝術家。 作為一項傳達日本文化的教育活動,他主持了以會員製為基礎的“Japan Gagei Club”。 此外,自 1990 年以來,我們一直致力於日本工匠的製造,並經營提供日本材料的“Nippon Ya Kobo”。 2004年,他發起了日本文化交流基金,為兒童開展國際交流活動和工作坊。

ひふみ 小野 豐(おの・ゆたか)

1981年出生於愛媛縣。 園丁。 工廠空間總監。 特邀老師。 他從事花園、景觀、山地再生、植物空間生產和植物藝術方面的工作。 他根據自然法則設計植物,表達土地的神話和文化,並將房屋、花園、城鎮和山脈聯繫起來,創造一個不僅人而且其他生物可以共存的“地方”。

穗子

一位塗鴉藝術家,擅長獨特的刻字,具有受書法影響的活力感和生活感。 2005年,他參加了日本首個大型塗鴉展“X-COLOR”,隨後將活動規模擴大到美國、德國、法國等10多個國家。 塗鴉店和藝術工作室“Dimlight”的代表。

三森 麻理亞(みつもり・まりあ)

日本畫家。 用作原料的礦石和岩石使用磨石細碎並磨成粉末,然後從頭開始製成一種顏色的油漆。 他大約有一半的人生都在國外度過,他想通過他的作品表達一個世界,在這個世界里,各種各樣的事物都超越了國界。 在繼承日本繪畫的同時,他試圖在高維度上捕捉和可視化無法用物理方式看到的抽象概念,例如時間和情感。

楚米查拉

利用NFT的藝術專案「BANANA X」的主題是,2019年邁阿密巴塞爾藝術展上貼在牆上的香蕉「Comedian」。這件作品的靈感來自於這根僅僅是「貼在牆上的香蕉」以620萬美元拍賣成交。它將當前的NFT運動與「Comedian」疊加,並設計成可以透過NFT以參與者的身份加入。

水上 貴博(みずかみ・たかひろ)

1965年畢業於武藏野美術大學。 1980年,他以交換生的身份移居巴黎,並於1982年被接納為藝術家之家(Maison des Artistes)的成員,這是一個旨在表彰藝術家的協會。 1990年,他被接納為巴黎藝術家版權協會(A.D.A.G.P.)的成員。 他被法國文化部授予國家認可藝術家的版權,並註冊為國際藝術家。

PAUL AÏZPIRI(ポール・アイズピリ)

法國西風格畫家。 生於巴黎。 1943年在巴黎舉辦首次個展後,他繼續他的具象畫家生涯,並於1945年成為巴黎青年藝術節的創始成員。 他有一種輕盈的觸感和對鮮豔色彩的偏愛,並以他的靜物、風景和人物石版畫而聞名。

卡斯帕

一位來自大阪的藝術家,於1996年開始塗鴉藝術。 2013年,被選為REDBULL贊助的“美國鄉村街光藝術專案”的特邀藝術家。 2000年,他創辦了Yamaei ART Workshop,開始了他的設計事業。 參加了單板滑雪獎牌得主平野步的X GAMES阿斯彭壁畫藝術,參與了FENDI的專案“F IS FOR FENDI”和MONSTER ENERGY專案。